“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念奴娇·思生晚眺》,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生晚眺,岸乌纱平步,春云层绿。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寒欲残时,香无著处,千树风前玉。游蜂飞过,隔墙疑是金谷。
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溪足沙明,岩阴石秀,梦冷吟亭宿。松风古涧,高调月夜清曲。
【注释】
⑴罨画:色彩鲜明的绘画。
⑵澹:同“淡”。
【翻译】
无。
【赏析】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下之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 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吭,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高吭所致。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取“凭高远眺” 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一阕为变格。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十句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此词为定格。
“思生”三句,一“思”字,领起赋亭之意。李商隐《登乐游原》诗有“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句,词人也是心存此意。他因为心有所“思”,就去县衙花园高处的“明秀亭”中“晚眺”四周风景。只见远处岸边的芦苇丛已转成昏暗一片,而天边的云层,由于地面欣欣向荣的春绿反射,染成了层层青绿。此是写“晚眺”中的景色。“罨画”两句,续前眺望。“罨画”,即杂色斑烂的画。《丹铅总录》有吴莱《倭画扇歌》云:“锦屏罨画散红青”句可证之。此言词人从明秀亭上继续向四面望去,远近景色,杂色斑烂,好像屏风上的杂彩画面。因为已是“晚眺”之时,所以黄莺儿逐渐停止欢唱,五彩缤纷的田野也渐渐混入一片绿色之中。“寒欲残时”三句,言春寒已将过去,花香充斥县圃各处,梨树林开满玉色形白花在风中摇曳。“游蜂”两句,承前,赞县圃景。言现在如果有蜜蜂儿从墙外飞进来,见到这满园春色,就会怀疑它仿佛到了美丽的金谷园似的。“金谷”,在河南洛阳县西北,晋石崇在此曾筑园,也称金谷园。
过片“偏称 ”三句,词人“晚眺”时的奇想。言他从亭上远眺,明明是横列在天边的云烟,他却看那层层重叠的云雾像是女子高耸的发髻;当白云淡得几乎透明时,它又像似女人身穿的薄裙一样随风飘荡。“缥缈”两句,梦幻语。恍惚间词人像是行走在孤山南面的小路上,似乎又见到那里的“花房竹屋”,即词人在杭城的家。“溪足”三句,复归现实,再赞亭景。此词是说:我从明秀亭中看外面的自然景色,溪水清清可以濯我足;山岩浅暗秀丽可以供我登攀;为贪图这里的清静,我就留宿在亭内,寻求好梦吧。“松风”两句,言如果留宿亭中,我就且对明月抚瑶琴,奏一曲《松风古涧》的清曲吧。
相关阅读
1 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张静婉采莲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 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 【查看全文】
2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酒泉子谢却荼蘼》,其古诗全文如下: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 【查看全文】
3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出自宋朝诗人徐伸的作品《二郎神闷来弹鹊》,其古诗全文如下: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 【查看全文】
4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 【查看全文】
5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出自宋朝诗人刘攽的作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释 【查看全文】
6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西施咏》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