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博山寺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释】
1、博山寺:《广丰县志》:“博山寺在广丰县西南,本名能仁寺,五代时天台韶国师开山,有绣佛罗汉留传寺中。宋绍兴间悟本禅师奉诏开堂,辛稼轩为记。”嘉靖《永丰县志》卷四《人物》:“辛幼安名弃疾,其先历城人,后家铅山,往来于永丰博山寺,旧有辛稼轩读书堂。”
2、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3、味无味:《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材不材间:《庄子·山木》:“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5、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6、岂其卿: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7、一松句:元结《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8、人间走遍却归耕:宋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9、山鸟句: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共友于。”
【赏析】
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难道他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了么?下边两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
于是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
相关阅读
1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 【查看全文】
2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查看全文】
3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词作品《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释】 1、洛中 【查看全文】
4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
5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齐安郡后池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 【查看全文】
6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出自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词作品《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