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卜算子·感旧》,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注释】
⑴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⑵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⑶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⑷藉:坐卧其上。
⑸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翻译】
四川的人来到江南,会把江南的风光牢牢记在心里。四川和江南的风景有很多相似处,要游览就要及早去。现在我和去年一起游玩的朋友,又来到了西湖边上。要尽情的饮酒,应好好看看彼此,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赏析】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诗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自遣》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注释】 1、无 【翻译】 与朋友对 【查看全文】
2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查看全文】
3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出自于诗经作品《旱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查看全文】
4 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疏影咏荷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 【查看全文】
5 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如鱼水帝里疏散》,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 【查看全文】
6 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难逢此夜更无云。玉轮飞碧落,银幕换层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难逢此夜更无云。玉轮飞碧落,银幕换层城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作品《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其古诗全文如下: 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