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12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猛虎行·长戈莫舂》,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戈莫舂,强弩莫烹。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生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注释】
  ⑴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言君子苦志洁行,常困于险难而功业难就也。”此诗非其意。
  ⑵“长戈”二句:《史记》载,鲁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舂其喉以戈杀之。舂(chōng),冲也。抨(pēng),弹也。长弩:一作“强弩”。抨:一作“烹”。
  ⑶生狞:凶猛;凶恶。
  ⑷“举头”二句:举其头,可为城,掉其尾,可为旌,言其猛也。掉,举也。
  ⑸黄公:汉代术士。《西京杂记》云:“东海黄公,能制蛟驭虎,及衰老,不能行其术。”
  ⑹驺虞:传说中的义兽名。《山海经》云:“驺虞,如虎,五色。”《毛诗》注曰:“驺虞,义兽,白质黒文,不履生 草。”牛哀:《淮南子》载,公牛哀,鲁人,疾七日,化为虎。其兄启戸而入,牛哀抟而杀之。
  【翻译】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敏。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赏析】
  此诗共十六句,分三部分。前六句开门见山写虎的凶恶。开始四句以赋的笔法说明戈也不能冲击它,弩也不能弹射它,乳孙哺子,相继为非。五、六两句极言其作恶之甚。当时藩镇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度,不仅自署文武官吏,征收赋税,甚至以土地传之子孙,父死子握其兵权,企图夺取唐王朝的天下。由于各镇时有叛乱,藩镇和朝廷的战争以及藩镇之间的混战,此起彼伏,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诗人以极大的愤慨面对现实,捕捉住事物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此喻象建立起可感的形象,指摘时弊,切中要害。
  中间四句紧承上面的意思指出,有法术能制虎的黄公都怕遇见它,而它看见具有虎形却不食生物的仁义之兽驺虞,心里还感到不舒服,嗔怪驺虞的无用。这是诗人以独特的感受与典型客观事物有机融和创造出来的“猛虎”形象。李贺生活在如上所述的社会环境中,藩镇为害之烈,在他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头脑中都印象极深。这里不直说虎如何伤人,也不去说虎如何凶猛,而是从别人对它的反应上做出鲜明有力的表现,然后再用仁兽驺虞与它两相矛盾着的因素加以申述,既说明了它的残虐,更指出了它“非仁德所能感化。“这种层次分明”,步步递进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起到了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 【查看全文】

2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3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惜红衣簟枕邀凉》,其古诗全文如下: 簟枕邀凉,琴书换曰,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查看全文】

4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北青萝》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 【查看全文】

5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答张五弟》,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 【查看全文】

6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邯郸冬至夜思家》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