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出自宋朝诗人苏辙的作品《怀渑池寄子瞻兄》,其古诗全文如下: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注释】
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子瞻:苏轼字。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给其兄长。
②旧宿僧房壁共题:此为作者回忆。公元1056年(嘉祐三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僧壁。
【赏析】
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在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苏辙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数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往各个位置,实在身不由己,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真正的体现还是人生感叹。
相关阅读
1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出自宋朝诗人瑞鹤仙的作品《瑞鹤仙郊原初过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郊原初过雨,见数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 【查看全文】
2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 【查看全文】
3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出自唐朝诗人袁枚的作品《遣兴》,其古诗全文如下: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 ⑴阿婆二句 【查看全文】
4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两同心认丹鞋响》,其古诗全文如下: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 【查看全文】
5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6 泽火革卦_易经革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革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离下兑上)革①:已日乃孚②。元亨,利贞。悔亡。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③。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九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