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28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出自宋朝诗人潘阆的作品《酒泉子·长忆西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注释】
  ①西湖:即今杭州西湖。
  ②尽日:整天。
  ③凭:靠着。
  ④阑:横格栅门。
  ⑤岛屿:指湖中三潭印月、阮公墩和孤山三岛。
  ⑥依约:隐隐约约。
  ⑦白鸟:白鸥。
  ⑧水云:水和云融为一起,淡蓝乳白相间,给人清凉爽快之感,这里指西湖秋天的景色。
  【翻译】
  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 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 小岛上天高淡远的号色。最难忘的是,一阵悠扬的笛声隐隐约约地从芦花荡里传长时, 惊动了栖息在那里的白鹭, 它们倏地成群飞起,排列成行。西湖的景色使我艳羡神往, 因此一旦离开它,闲暇时, 又撩起我垂约的情趣,开始整修钓鱼工具,此刻仿佛又置身于清凉爽阔的西湖秋色之中了。
  【赏析】
  词上片写到秋高气爽的时节,凭栏远眺,西湖水如明镜,孤山景色清爽,几只渔船悠然自得,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远近相宜、意趣恬淡的优美画面,写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前句写风物,后句写背景,相映生辉。“三三两两”句点渔舟位置,有悠然自得、不扰不喧的意思。以“三三两两钓鱼舟”映衬湖水的宽阔,以笛声依约、白鸟成行烘托景致的幽雅。将依依相思之情融入笔端,描写极富诗情画意,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无尽的栖迟,用感情带动写景。“凭阑楼上”用到这里,表明作者终日留恋的同时,还使以下诸景因之入目无遗。
  词下片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钓鱼竿”不仅应上片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词之下片,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阔苍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词人的“出尘”思想。
  全词情景交融,先写西湖光景,后写忆者之情。词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用,景中寄情,情中寄景,选景高洁,情调闲雅,用笔淡炼,纯用白描,艺术手法甚为高超。结尾与起首自然照应,用笔清闲。全篇意境悠远,情怀逍遥,表现了作者吟咏潇洒、舒卷自如的过人才气。


相关阅读
1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戚氏晚秋天》,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秋天,一霎微 【查看全文】

2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神释大钧无私力》,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 【查看全文】

3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出自宋朝诗人张孝祥的作品《念奴娇洞庭青草近中.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 【查看全文】

4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猛虎行肠断非关陇头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 【查看全文】

5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出自宋朝诗人潘牥的作品《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查看全文】

6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连昌宫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