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谒金门·春漏促》,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注释】
⑴春漏促:春夜滴漏声急促。
⑵金烬:灯烛燃后的余灰。
⑶娇娆:形容美丽妩媚。这里指代美女。一作“娇饶”。
⑷“寻旧”曲:寻求往日与情人共赏的曲调。
⑸“远山”句:眉黛如远山翠绿。《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翻译】
春夜里,一声声更漏十分急促,灯烛将灭,又一次次挑起残烛。整个夜里帘外春风摇撼着屋外翠竹,搅扰得人梦魂不定,断了又续。闺房之中,有个娇娆如玉的佳人,夜夜空守绣屏,孤枕独眠。闲极无聊之时,她抱起琵琶弹起旧曲,她的眉黛像翠绿的远山一般。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别寂静;因为静也就感到漏壶的滴声特别响。特别是“促”字,份量相当重,它不是指时间过得快,而是表达女主人公的不安和烦躁。“金烬”句,从女主人公的行动中显示了她长夜不眠。灯暗了又挑,挑了又暗,直到烛残火烬。她的行动是无聊的,情绪是纷乱的。“一夜”二句情景合写。诗人将女子的孤独难眠之状,织入断断续续的竹声之中,把帘前风响与魂牵梦绕交融在一起,韵致无穷。
下片点出女子的状态和表情。“有个”二句是上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娇娆”是借代,以见女子的美丽。然而这样艳美的人儿,都是“夜夜绣屏孤宿”。一个“孤”字,不单是“孤独”,而是上片女子复杂心绪的凝结。这两句从女主人公外表的“美”与她处境的“孤”的矛盾中,显示了她内心的怨情。“闲抱”句是上片“金烬暗挑”行动的持续,是上句“孤宿”的进一步刻画,突现了她的凄凉。以往可能是高高兴兴地弹奏,而此时只是无聊地抱起了旧日的琵琶。“寻旧曲”也是对过去欢乐时刻的回忆,并想借回忆来冲淡眼下的孤独与凄凉,但回忆也解脱不了困境,而只能更增加孤苦。“远山眉黛绿”一句结尾,以貌写情,女主人公的愁容怨态跃然纸上。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谪仙怨》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 【查看全文】
2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侠客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查看全文】
3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苦雪四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4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古诗作品《野望》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查看全文】
5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 【查看全文】
6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松滋渡望峡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