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26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出自宋朝诗人张抡的作品《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释】
  9、揭天丝管:管弦乐声响彻云霄。揭,举。
  10、驰隙流年:如同阳光照过空隙,喻时光极其短暂。《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流年,光阴、年华。因易逝如流水,故称。
  11、星霜:星辰运行一年一循环,霜则每年至秋始降。因用以指年岁,一星霜即一年。张九龄《与弟游家园》:“星霜屡尔别,兰麝为谁幽?”
  12、泣孤臣:泣孤臣:即孤臣哭泣。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孤臣,流落之臣。
  13、长安远: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西晋时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他对故乡长安的陷落,颇多怀念感伤之情。其子晋明帝只数岁,元帝(司马睿)问道:“你说长安和太阳哪一个距离我们远?”明帝回答说:“日近长安远。”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人以“长安”指帝都。以“长安不见”、“长安远”等为典,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
  14、尘缘: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缘。韦应物《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此指思念故土的心情。”
  15、谩:通“漫”,满,广泛。
  16、华胥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这里喻指汴京往日的繁华。
  【翻译】
  宫前双阙高耸云间,宫中重重楼阁弥漫着微微的春寒。去年上元之夜,我侍奉皇上游玩,曾陪同后妃们参与豪华盛宴。玉殿的珠帘全都卷起,众宫女如仙女一般,簇拥着皇上漫步在仙境般的宫廷林园。五彩祥云笼罩之中,千万灯烛辉映之间,云天之上充盈着乐声。
  年华的流逝,好像快马驰过缝隙前;星移斗转,严霜再降,好像只是一眨眼问。今夜又是上元夜,有谁还会把我这个孤臣同情惦念?回头遥望,故都汴京是如此遥远。难道是我还没有把尘缘割断?空自悲伤,那超脱尘世的美梦如此暂短!我满怀深深的哀怨,望着那凄清的灯光,耳听到几声凄厉的归雁。
  【赏析】
  下阕抚今追昔,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语含悲酸,情致凄婉。“驰隙流年”二句由浓情回忆转入人世的慨叹。时光如白驹般飞逝,在一瞬之间又是一年。“驰隙”、“星霜”均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悟。接着是“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谁念”二字,极哀婉凄楚,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词义又转进一层,可惜词人的尘心未断,依然不停地怀念故国,那过去的时光就像一场场春梦一样短暂,想起这些令人产生无边的惆怅。末三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表现出梦破后的凄凉冷寂,如今却只能满怀幽恨,一个人相伴寒灯,听着归雁叫声。三个短句,极传神。
  此词上阕浓艳,下阕凄婉,极写盛衰异象,诚挚真切,在南宋词咏叹上元的作品中算得上一篇佳作。


相关阅读
1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题李凝幽居》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 【查看全文】

2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①牡丹 【查看全文】

3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 【查看全文】

4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其古诗全文如下: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查看全文】

5 追忆太白知章,自骑鲸去后,酒徒无几。恶客相寻,道先生、清晓中酲慵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追忆太白知章,自骑鲸去后,酒徒无几。恶客相寻,道先生、清晓中酲慵起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念奴娇丙寅生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逢初度,小儿女、盘问翁翁年纪。屈指 【查看全文】

6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送浑将军出塞》,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