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出自宋朝诗人米芾的作品《望海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
①望海搂:旧址在江苏镇江城内,楼有蔡襄题字“望海”,后改名为连沧观,今不存。
②云间铁瓮:谓铁瓮城高入云间。据《丹徒县志》,县城(今镇江)的子城又叫铁瓮城,相传为孙权所建。
③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飞楼:形容楼高凌空的样子。
④“三峡”句:意谓眼前的江景引起我的诗兴,似乎可以听到三峡的江声。底:《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下“。
【翻译】
铁瓮城高耸入云,邻近青天,白尺高的望海楼好像飞上了铁瓮城与青天相连。挥毫赋诗时江水携带着涛声流到了笔下,不禁想起了三峡,举杯豪饮时点点帆影映入了酒杯,令人思念六朝。一阵阵号角声好像催促太阳落山,江面上无缘无故升腾起白色雾气。坎坷的往事忽然涌上心头,哪里的景色能让我赏心悦目呢?不论面对春风还是面对秋月,我的心头却感到茫然。
【赏析】
诗题“望梅楼”却不先写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使用了这个古称,又写这“铁瓮”矗立“云间”,邻近青天。旧传望海楼是镇江城中最高处,对城池如此称谓、如此描绘,是为了望海楼铺设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一个“飞”字,既是实际描写,又有夸张意味,这显然是从《诗经·小雅·斯干》“如翠斯飞”句意化中。“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出自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和郭主簿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 【查看全文】
2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咏三良束带值明后》,其古诗全文如下: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 【查看全文】
3 火泽睽卦_易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睽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兑下离上)睽①:小事吉。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②见恶人,无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六三:见舆曳③ 【查看全文】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咏柳》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查看全文】
5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瑞鹤仙赋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 【查看全文】
6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琴茶》,其古诗全文如下: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