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22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出自元朝诗人李处全的作品《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注释】
  ⑴沙子:疑即沙水,今称明河。
  ⑵暝云:黄昏的乌云。
  ⑶客子:作者自称。
  ⑷封六巽二:唐代牛僧孺《玄怪录》载:萧志忠欲出猎,群兽求哀于山神,云:“若祈封六降雪,巽二起风,即不复游猎矣“(引自《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一)。封六、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和风神。
  ⑸掀舞:指小船随波动荡。
  ⑹利剑戟:使宝剑和长矛发生作用。
  ⑺斩蛟鼍:把蛟龙、扬子鳄都杀掉。这里以蛟鼍比喻金统治者。
  ⑻胡尘:指金统治者占领的地方。
  ⑼挽:牵引。天河:即银河。
  ⑽风波:水上的风波。这里比喻国势的动荡不安。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词篇。词中深刻的表现了作者要一扫胡尘的爱国思想感情。
  上片写作者在旅途中冒着大风浪渡河的所见和所感。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开头“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落日黄昏,阴霾满天,描绘出作品所需要的氛围。客子,是作者自称。又有什么办法呢?“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遇到了坏天气,雪神和风神要大动干戈了。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唐代牛僧孺《玄怪录》载:萧志忠欲出猎,群兽求哀于山神,云:“若祈封六降雪,巽二起风,即不复游猎矣!”(引自《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一)“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环顾四周,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尽管这样,作者的雄心壮志仍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在狂风恶浪中,一位稳坐“钓鱼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士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这里,寓意双关,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现象,也是当时南宋政治形势的写照:朝廷主和派掌权,如黑云压顶,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但作者仍不甘心,他还在奋力搏斗,努力抗争。
  下片抒情,作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壮志得不到伸展的愤慨和忧忿的心情。过片“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紧接上片,抒写自己的壮怀,时刻不忘参加抗战。利剑戟,使宝剑和长予发生作用;斩蛟鼍,把蛟龙、扬子鳄都杀掉,这里用以比喻金统治者。
  接着,作者抒发壮怀:“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壮志未酬,金人侵占的地区尚未收回,还需要我力挽狂澜,报效国家。但是,“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然而,“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所担心的仍然是国家的动乱。“风波”,比喻国势的动荡不安。词作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一片爱国赤诚。
  李处全的词作不多,但也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水调歌头》,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关阅读
1 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江上望皖公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查看全文】

2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 【查看全文】

3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出自宋朝诗人叶梦得的作品《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 【查看全文】

4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高阳台宫粉雕痕》,其古诗全文如下: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 【查看全文】

5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 【查看全文】

6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