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25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出自唐朝诗人司马光的作品《夏日西斋书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释】
  [1]榴花:石榴花
  [2]斋:书房
  【赏析】
  诗作并非描绘夏日幽静清美,而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怀之诗。
  司马光为何辞官,熟知宋史的人一定了解,在熙宁变法中,司马光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严重分歧,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退居洛阳,这还是比较温和的表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很多,王安石对反对派的打击力度的极其严酷的,作为变法反对派的中坚力量,与苏东坡等人一贬再贬的际遇相比,司马光辞官并不是最坏的结果。然而,司马光家世代为宦,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 20岁中进士及第,可谓功名早成。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五十出头,对于司马光来说,正当壮年,家学渊源,才学渊博,为政沉稳而富有经验,辞官实出于无奈,事非得以。当然,北宋都在开封,离洛阳并不远。虽辞官在家,但他心里是不是就能完全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与追求呢?他是不是就能不顾社稷的振兴与安危呢?显然,他做不到!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没有遏止北宋的经济滑坡。司马光辞官在家,心情孤独,且忧心忡忡,怎么可能有幽静清美的心境。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描写的应该是农历五月仲夏的场景。榴花未全开,那是一种开而不全的状态,是一种欲放还收的状态。五月榴花似火,在浓密的榴叶的衬托下格外耀眼,未开全的榴花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状态;五月的槐树绿荫正浓,摄人心魄,吸足了水分的槐树叶,给人一种黑压压的氛围。“槐影沉沉”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心,所以作者用了“沉沉”来描述。但透过景物所给定的意象,我们隐约感知作者的心情,也是沉沉的,郁闷的。更可佐证的是,接下来就写到“雨势来”,仲夏的雨,那是什么样子的雨呢,作者没写,而是写到雨势。
  参看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已成千古名句。此景有互通之妙,感觉上可以互参。“槐影沉沉雨势来”是静中寓动,静势中饱含着动能动势,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与此同时,还给人以一种深深的压力感。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容易理解,作者深深的孤寂感正是透过“小”、“偏”“不到”映射出来。因为,辞官,院是小的,地也是偏的,加上一怕牵连,二是已辞了官,以往来往甚密的同僚、朋友有的也受到了打击,所以“人不到”,写到这里,那份凄凉的境况自然地就流露了出来。
  诗中静中寓动,写静中流露出来的凄凉心境是显见的。诗中未开全的“榴花”、“榴叶”、“沉沉的槐影”、欲来的“雨势”、地偏的“小院”,人不到的“小院”、满庭的“鸟迹”、“苍苔”所蕴含的丰富意象表达出来的内心孤寂,、凄凉以及政治斗争给他带来的不安。


相关阅读
1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出自唐朝诗人阮元的古诗作品《吴兴杂诗》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注 【查看全文】

2 锦襜褕,绣裆襦,强强饮啄哺尔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锦襜褕,绣裆襦,强强饮啄哺尔雏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艾如张》,其古诗全文如下: 锦襜褕,绣裆襦,强强饮啄哺尔雏。 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龙媒陇西去。 齐人织网如素空,张 【查看全文】

3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雷震的古诗作品《村晚》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查看全文】

4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太原早秋》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 【查看全文】

5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九歌东皇太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查看全文】

6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遣悲怀三首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