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生查子·短焰剔残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注释】
①生查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②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③剔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④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⑤“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⑥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⑦冥蒙:幽暗不明。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⑧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翻译】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鉴赏】
这首词描写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词人在半梦半醒之际的倦怠感受。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一首词写词人在边地夜深独处,面对残灯短焰,欲睡还醒的朦胧情态。“倦舞”句用典出新出奇,深藏了诗人的隐怨。上阕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下阕以浪漫之笔法出之,从梦中思念家乡来下笔不免落于常套,但却是以梦中去浣花溪寻觅诗圣的遗迹,真是诗人之想,诗人之语。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登鹿门山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 【查看全文】
2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登洛阳故城》,其古诗全文如下: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 【查看全文】
3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勤政楼西老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注释】 ⑴勤政楼:在长安兴庆宫西 【查看全文】
4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春宿左省》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 【查看全文】
5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秋浦途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查看全文】
6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李 白墓》,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