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6:27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暮秋山行·疲马卧长坂》,其古诗全文如下: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释】
  ⑴旻(mín)天,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⑵鶗鴂(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翻译】
  疲惫的马儿睡卧在长长的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进入林中。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没有了灰尘。千万种念头,都在这傍晚出现在脑海,万物的声音都在萧瑟的清晨悲鸣。鶗鴂昨晚还在鸣叫,蕙草已经开始枯萎。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艰苦的辛酸。
  【鉴赏】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
  以下由“千念”一转,写所感。此时正是岁暮时节,而迎萧瑟秋风,诗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调则是一“悲”字。以“千念”统领,说明诗人感触很多,这一切都由“暮节”而引发。“万籁”表明其声响之多,然而这一切音响只能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客观环境中的“万籁”,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在这里,诗人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诗的最后两句在上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诗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诗的这四句中说明了;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
  这首诗将暮秋景色与山行所感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衬托,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写山色四句,语句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意境幽远凄清,与全诗格调极为和谐。


相关阅读
1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幹的作品《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其古诗全文如下: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 【查看全文】

2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题云际寺上方》,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 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 回步忽山尽 【查看全文】

3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 【查看全文】

4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出自唐朝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清平乐六盘山》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查看全文】

5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辛未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查看全文】

6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登金陵凤凰台》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