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释】
⑶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⑷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⑸北人:指北方被金国占领的北宋故地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赏析】
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倩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浙江大学教授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起首一问句表现了词人对种树者的怀念与对芭蕉长成的喜悦,因此她移情入景,说“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写芭蕉对人的深情,正是抒发词人自己的深情。上半阕写从室内看芭蕉成荫,下半阕则写枕上听雨打芭蕉。经过国难、家破、夫亡种种打击后,避难客居的人夜不成眠,夜雨不停地敲打着芭蕉,也敲打在词人愁损的心上。“起来听”这一外在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万千愁绪。
相关阅读
1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昆仑使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 【查看全文】
2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出自宋朝诗人章谦亨的作品《浪淘沙云藏鹅湖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 【查看全文】
3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鸣雁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 【查看全文】
4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 【查看全文】
5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 【查看全文】
6 窗间谢女青蛾敛,门外萧郎白马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窗间谢女青蛾敛,门外萧郎白马嘶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赠知音》,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向短墙啼。 窗间谢女青蛾敛,门外萧郎白马嘶。 星汉渐移庭竹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