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其古诗全文如下: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
【注释】
⑼足未移:一作“未足移”。
⑽便能奇:看见奇丽之景。
⑾黑黍黄粱:泛指谷类作物。初熟后:一作“初熟候”。
【翻译】
道路转过半山腰脚步还没移,已看见水清澈石枯瘦一片奇丽。白云兀自笼盖了东山西岭,上下各一轮明月分不清天上池底。果园中半甜的是红橙绿桔,田野里初熟了黑米黄米。人生这种陶情山水的愉悦须老天赐与,可别让儿辈知觉减损了乐趣。
【赏析】
其时三人已来到了寺前,故第二首方始入题写游寺。一二联描写寺景。首联概写。众人驻足观赏,故曰“足未移”,而脚下之路却逶迤盘陀,早已绕过了西菩山腰,因说“路转山腰”。这时,对大自然的奇妙美景一向有敏锐观察力的诗人,于俯仰之间,已经发现了西菩寺内、外的奇景:“水清石瘦便能奇”。
颔联便分写水、石奇境。《於潜图经》云:“寺前有东西两山,或有云晦,遥望如岭焉”,《咸淳临安志》曰:“明智寺中,有清凉池、明月池”,寺景所奇便在此二山、二池上。诗人如此描写:先承“石瘦”写两山:“白云自占东西岭”。两峰屹然,直插云霄,白云浪涌,时掩峰顶,其情景便仿佛是那白云自己占据了东、西二岭。又承“水清”写二池:“明月谁分上下池”。天已向晚,一轮明月早已钻出了云缝,它一视同仁,不分上下,使两池共婵娟,而池水清澈,漾出了一双月影。在这两联中,诗人将他诗家的眼光所捕捉到的景物特点,以奇特的想象和灵动的笔致,加以渲染,便使那客观景物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情态逼真,奇趣横生,生动地展现了西菩寺的无限奇妙风光。
相关阅读
1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出自唐朝诗人郭震的古诗作品《宿渔家》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释 【查看全文】
2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 【查看全文】
3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出自宋朝诗人刘一止的作品《喜迁莺晓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 【查看全文】
4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查看全文】
5 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出自宋朝诗人李珏的作品《木兰花慢寄豫章故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记十载心期,苍 【查看全文】
6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其古诗全文如下: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