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11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闻李太尉举兵·秦出天下兵》,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
  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
  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
  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
  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
  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
  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
  【注释】
  秦:谓长安。燕赵:谓安史叛军盘踞之地。二句谓李光弼遣军击史朝义叛军而败之。蹴踏:奔跑、行走。
  赤羽:军旅旗帜上之羽饰。
  太尉:谓李光弼。旄钺:军中仪仗,旄为饰以旄牛尾之旗,钺为方形大斧。此指大将出征时之符信。
  彭城:今徐州市。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谓李光弼军令严明。《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御军严肃,天下服其威名。每申号令,诸将不敢仰视。”
  函谷:渭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
  武关:在今陕西丹县东南。二句谓李光弼军队护卫京师之功。
  巨鳌:指代史朝义。
  左车:李左车,秦末汉初人。初在赵,封广武君,汉使韩售、张耳率兵击赵,左车献计赵上断绝汉兵粮道,未被采纳,赵终为韩信所败。李左车后归韩信,韩信用其计而得燕地。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鲁连生:谓鲁仲连。见《古风》其十诗注。
  雕戈:刻镂之戟。鬘胡缨:武士装饰。《庄子·说剑》:“垂冠,缦胡之缨。”司马彪注曰:“缦胡之缨,渭粗缨无纹理也。”鬘,通“缦”。
  会稽耻:春秋时吴败越,越王降于会稽。后以指亡国之耻。此或措浙地袁晁之乱。
  【翻译】
  长安遗出天下的精兵,足迹践踏,燕赵为之顺覆。战马喝尽了黄河之水,遍地的赤羽把天都映明了。太尉执持领军之旄钺,漫如云海的旗帜环绕着彭城。太尉号令既出,势若雷霆的三军随之肃穆。函谷关口绝尽了天上飞鸟,武关之地驻扎了连片的军营。意欲斩除如巨鳌的叛军,那些如鲙和鲸的弱小叛军就更不在话下。怨恨我自己没有如左车那样的谋略,惭愧没有鲁连那样的才能。擦试宝剑映照看严酷的寒霜,武士们执戟而立。希望一洗会稽之耻,为国报恩而去建功。走到半途中因病辞还,无法随军远征东南。未得亚夫的器重,我虽如剧孟也无法前行。老天夺去了壮土之心,我长叹而别离金陵。在金陵遇到了崔侍御,为迎接我因急而穿倒了鞋。诸公都以酒为我饯行,四座之中集邮了朝中英豪。从临沧观开始启程,又醉卧于征虏亭。身临金陵见秋夜之明月,长江水流闻之声寒。北斗之星果真回转,又见银河纵横。孤凤飞向西海,高飞之鸿雁辞别北溟。我欲随之高出天宇,与诸公挥手相别。
  【鉴赏】
  此诗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叙李太尉“东南征”之壮势,继陈诗人“请缨病还”之缘由,末述与金陵挚友饯别之情景。
  第一部分前十二句陈述时事,即诗题中的“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李光弼当时以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身份,统率八道节度使的百万大军,以广袤四海的“天下”对弹丸之地的“燕赵”,以大对小,以多对少,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大有“燕赵”必倾而李唐必胜之势。“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三、四句更进一层,饮马而能使滔滔黄河立竭,旗帜、枪杆、刀把上装饰用的红色羽毛与天空的云霞连成红火火的一片,分外耀眼,特别明亮。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唐军之多,声势之壮。以下四句,是直接赞扬唐廷重臣、平叛名将李光弼的。“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李大尉的前后左右,千军万马前呼后拥,如众星捧月:前面是象征权力的一对对圆刃大斧,后面是皇帝亲手赐与的、用旄牛尾装饰起来的旄节,浩浩荡荡奔赴彭城徐州,马蹄得得,战鼓咚咚,彭城四周是一片人和旗的海洋。不仅兵多势壮,而且纪律良好,“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李光粥一向以治军严明著称,一声令下,千里江淮,百万大军,无不恭手从命。九至十二句,从另一个四面描写了唐军的强大声势及其周密部署。函谷、武关是江淮地区通往长安的必经之道。在李太尉的谋划下,函谷、武关已连营千座,连飞乌也难于出入,当然不必担心叛军向西窜犯,因此长安也是安全的,绝不会遭到叛军的第二次蹂躏。“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讲述李光弼的战略目标不只是为了保卫长安,更在于迅捷擒获叛军首领,全部歼灭他们的势力。以上十二句,似乎是诗人眼中所见,实际上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极写唐军声势之壮,蕴含着诗人对唐军的祝愿,对李太尉的崇敬,对胜利的信心,对国家的希望。
  第二部分十二句,承上而来,诗人以左车、鲁连生为膜拜的对象,决心步其后尘,为歼灭叛军,直捣幽燕而献计献策。“愧”,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恨”,是诗人的雄心所在。诗人已近暮年,但壮心不巳。“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诗人虽然白发满头,但仍抚剑长啸,志在千里。此时诗人并无一官半职,从军也只能戴粗陋帽带,跻身于行伍之间;但诗人仍决心拿起刻有花纹的平头戟,与士卒一起杀敌立功。“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这里借用历史上吴越故事的典故,抒发诗人对唐廷在安史乱中两京失陷,玄宗、肃宗分别出奔蜀郡、炅武,几至亡国的痛切之情。一个“雪”字,可以看出诗人平叛复仇决心之坚定。李白早已不把个人的恩怨、得失放在心上,想到的只是民族的耻辱,国家的大局,尽一个臣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以报答国家、君主、父老对自己的养育之思。


相关阅读
1 南宗北祖皆如此,天上人间更问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宗北祖皆如此,天上人间更问谁出自唐朝诗人齐己的作品《答禅者五老峰前相遇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老峰前相遇时,两无言语只扬眉。 南宗北祖皆如此,天上人间更问谁。 山衲 【查看全文】

2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查看全文】

3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望黄鹤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 【查看全文】

4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 【查看全文】

5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出自于诗经作品《公刘》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 【查看全文】

6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的作品《满江红蒜山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