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5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注释】
  ③农桑:农业,农事。
  【翻译】
  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在身。袍里夹绒不干吃苦的活儿,说木棉花儿冷是徒有其名。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啥时能有万丈之长保暖衣,与您分享护住洛阳至更多。
  【鉴赏】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是从侧面表现绫袄的优点。鹤氅是古代官僚贵族时髦的披戴,木棉在当时也是珍稀品。它们徒有虚名,不如丝绵,更加补托出诗人这件用丝绵所絮绫袄的实用舒适。这几句分别从用料、御寒的效果、与鹤氅、木棉的对比几个方面表现了这件新袄的不凡,穿着这样高级舒适的衣服,宴安侵夜,安然隐睡到天明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诗人其实是不能够“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作了鲜明的回答。想到大多数贫民百姓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无法得到救济,他独独一个人温暖,心中滋味并不好受。因为想着农民的艰难,致使他的耳旁经常响起贫民冻馁饥饿之声,这当然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却是诗人日夜为贫寒百姓思虑所致。“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为贫民着想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可贵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思想在这首诗中的痕迹。“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正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又一体现。杜甫身受贫寒之苦,仍然想到天下寒士,白居易则是自己温饱而不忘受苦的寒民。
  从艺术上看,全诗用了很大篇幅表现绫袄的温暖舒适,这与下文贫民的饥冻形成强烈的反差,前者愈舒适,愈显出后者的艰辛,“耳里如闻饥冻声”才更显真实感人。


相关阅读
1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 【查看全文】

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忆秦娥娄山关》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 【查看全文】

3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 【查看全文】

4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忆秦娥梅谢了》,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 【查看全文】

5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元朝诗人萨都剌的作品《上京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注释】 上京 【查看全文】

6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出自元代诗人白朴的作品《天净沙夏》,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