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苦竹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注释】
①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节较其它竹为长,四月中生笋,味苦。
②危桥:高桥。属:连接。幽径:幽深的小路。
③迸:裂,开。箨: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
④筠:竹皮。虚心:空心。
⑤瞰:望,俯视,向下看。
⑥聆:听。吟:成调的声音。
⑦差池: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⑧嘲哳:亦作“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⑨谅:料想,实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翻译】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鉴赏】
此诗更像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
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人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
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古诗作品《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 【查看全文】
2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出自宋朝诗人黄公绍的古诗作品《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 【查看全文】
3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于阗采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 【查看全文】
4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出自于诗经作品《终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 【查看全文】
5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醉翁亭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查看全文】
6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出自鲁迅的古诗作品《自题小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 自题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