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鹤冲天·黄金榜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
⑽烟花:指妓女。巷陌:指街巷。
⑾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⑿堪:能,可以。
⒀恁:如此。偎红倚翠:指狎妓。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⒁平生:一生。
⒂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⒃忍:忍心,狠心。浮名:指功名。
【翻译】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赏析】
在整个封建社会,哪怕是所谓“圣明”的历史时期,科举考试也不可能没有营私舞弊、遗落贤才的通病。“明代暂遗贤”、“未遂风云便”等句,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无限辛酸和对统治集团的讥讽揶揄,它道出了封建社会中许多失意知识分子的内心感受,获得了广泛的共鸣。这首词的社会意义也正表现在这里。正因为这首词刺痛了统治阶级,所以作者终生失意,备受压抑排摈。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初,进土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蔑视功名,鄙薄卿相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整个看来,这首词的基调,它的主导方面,无疑是积极的。“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些话,充分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行动方向。历史证明,作者的一生是忠实于这一誓言的。他为下层妓女填写过许多词篇,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相当普及的程度(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并且获得了“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果(见胡寅《酒边词序》)。一个古代白衣词人的作品,其流传程度如此广泛,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封建统治阶级把他长期摈斥于官场之外,甚至毁灭了他的政治前途,但另外一方面,这又恰恰成全了他。正由于他长期仆仆风尘,奔波于下层人民之中,才使他成为北宋独具特色的词人,成为中国词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和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词家。他死后,曾得到下层人民,特别是妓女们的同情和尊重,从传说中的“吊柳七”等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的确获得了“白衣卿相”这样重要的历史地位。
这首词的构思、层次、结构和语言均与柳永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全篇直说,绝少用典,不仅与民间曲子词极为接近,而且还保留了当时的某些口语方言,如“如何向”、“争不”、“且恁”等。全词写得自然流畅,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不独在柳词中,即使在北宋词中,这一类作品也是少见的。这种“明白而家常”,“到口即消”的语言,正是词中之本色,是经过提炼而后取得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哀江头》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 【查看全文】
2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出自唐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查看全文】
3 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出自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滇海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 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注释】 梁王: 朱瞻 【查看全文】
4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 【查看全文】
5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出塞二首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 【查看全文】
6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