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15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戏问花门酒家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翻译】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相关阅读
1 东风定何物,所至则苍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风定何物,所至则苍然出自唐朝诗人唐庚的古诗作品《春归》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定何物,所至则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 【查看全文】

2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其古诗全文如下: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 【查看全文】

3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出自南北朝诗人朱超的作品《舟中望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 【查看全文】

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 【查看全文】

5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古诗作品《戏答元珍》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 【查看全文】

6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菩萨蛮黄鹤楼》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