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32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出自诗经中的作品《汝坟》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注释】
  1.遵:循,沿。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水涯,大堤。鲂鱼
  2.条: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3.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4.惄:饥,一说忧愁。调: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5.肄: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6.遐:远。
  7.鲂鱼:鳊鱼。赪:浅红色。
  8.毁:烈火。
  【翻译】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赏析】
  这在诗之首章,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如今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又靠谁来肩起?“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
  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那么,这倚徙“汝坟”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又何曾能享受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能不令你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岂不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
  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你怎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相关阅读
1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出自唐朝诗人米芾的古诗作品《中秋登楼望月》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翻 【查看全文】

2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自江陵沿流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 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 沙村好处 【查看全文】

3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 【查看全文】

4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霜叶飞重九》,其古诗全文如下: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 【查看全文】

5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出自唐朝诗人储光羲的古诗作品《钓鱼湾》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注释 【查看全文】

6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题雍丘崔明府丹灶》,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