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6:52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踏莎行·润玉笼绡》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注释】
  踏莎行: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双调,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起首四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偶。
  润玉:指肌肤。
  笼绡:簿纱衣服。
  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檀,浅红色,唐罗隐《牡丹》诗:“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绣圈:绣花圈饰。
  榴心:形容歌女红色舞裙上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艾枝:端午节用艾叶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札岁时记》。
  【翻译】
  柔润如同白玉的肌肤,罩着菲薄透明的纱衣。用罗绢团扇轻轻遮蔽着浅红的樱桃小口。脖颈上围着绣花圈饰,还散发着淡淡的脂粉香气。大红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纹重重叠起,艾草枝儿斜插着舞乱的发髻。
  【赏析】
  这是首感梦词,而这与一般的感梦词又不完全一样,把梦中所见之人的容貌、服饰描摹得极其细腻逼真,并没给人以缥缈恍忽、迷离朦胧之感,因而使人一时很难看出是在写梦。
  起头“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三句着意刻画梦中所见之人的玉肤、樱唇、脂粉香气及其所着纱衣、所持罗扇、所带绣花圈饰,从色、香、形态、衣裳、装饰等逼真地显示其人之美。“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两句,以“舞裙”暗示其人的身份,以“愁鬟”借喻两地相思,以“榴心”、“艾枝”点明端午节令。上句的“空叠”二字,是感叹舞裙空置,推测此因无心歌舞;下句的“应压”二字,则瞥见发鬓散乱,想象其人应含深愁。
  上片五句,句句写梦,却始终不点破是说梦。直到下片换头,才以“午梦千山”一句点出以上所写原来只是南柯“午梦”。句中的“千山”二字,表明梦魂与现实距离之遥远。这一句是写山长水远,路途阻隔,只有梦魂才无远弗届。对下句“窗阴一箭”,前人大都解说为:慨叹光阴似箭,与梦中人分别已久。但这里的“一箭”,似指漏箭,这不是感叹光阴逝去之速,而是说刻漏移动之微。联系上句,作者写的是: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只是片刻光景。两句合起来,既深得梦的神理,也形象地道出了作者午梦初回时所产生的对空间与时间的迷惘之感。


相关阅读
1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西江上送渔父》,其古诗全文如下: 却逐严光向若耶,钓轮菱棹寄年华。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 不见水云应 【查看全文】

2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 【查看全文】

3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出自于诗经作品《角弓骍骍角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 【查看全文】

4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 明月:传说中的 【查看全文】

5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沈园二首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释】 【查看全文】

6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出自唐朝诗人张蠙的作品《夏日题老将林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