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出自唐朝诗人李适之的古诗作品《罢相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注释】
⑴避贤:避位让贤,辞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
⑵乐圣:古人有以清酒为圣人,以浊酒为贤人的说法。此处指爱好喝酒。
⑶且:尚且,还。
⑷衔杯:喝酒。
⑸为问:请问,试问。为,此处表假设。
⑹今朝;今天,现在。
【翻译】
我辞去相位而让给贤者,天天举着酒杯开怀畅饮。请问过去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有几个来看我。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反语、俚语和双关语的讽刺诗。
诗的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这在结构上顺理成章,而用口语写问话,也生动有趣。但宴庆罢相,事已异常;所设理由,又属遁词;而实际处境,则是权奸弄权,恐怖高压。因此,尽管李适之平素“夜则宴赏”,天天请宾客喝酒,但“今朝几个来”,确乎是个问题。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倘使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庆贺君臣皆乐的罢相,则亲故常客自然也乐意来喝这杯酒,主人无须顾虑来者不多而发这一问。所以这一问便突兀,显出异常,从而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语、双关语和俚语,这诗蒙有插科打诨的打油诗格调,因而前人有嫌它过显不雅的,也有说它怨意不深的。总之是认为它并未见佳。但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到李适之时却特地称引此诗,有“衔杯乐圣称必贤”句,可算知音。而这诗得能传诵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诗。由于这诗,李适之在罢相后被认为与韦坚等相善,诬陷株连,被贬后自杀。因而这诗便更为著名。
相关阅读
1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访妙玉乞红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 【查看全文】
2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其古诗全文如下: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 【查看全文】
3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 【查看全文】
4 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出自当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查看全文】
5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出自于诗经作品《信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查看全文】
6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踏莎行雪似梅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