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李凭箜篌引》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
①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②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翻译】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鉴赏】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相关阅读
1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岳阳楼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查看全文】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游山西村》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 【查看全文】
3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李凭箜篌引》第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 【查看全文】
4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出自于诗经作品《瓠叶》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查看全文】
5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出自宋朝诗人赵鼎的作品《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 【查看全文】
6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杨柳杨柳青青沟水流》,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