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29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苏台览古》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释】
  ⑴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览:观览。
  ⑵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⑶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⑷西江:指长江,因其在苏州西,故称。
  ⑸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翻译】
  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赏析】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
  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相关阅读
1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查看全文】

2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 【查看全文】

3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出自唐朝诗人贾至的作品《春思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翻译】 美 【查看全文】

4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临路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 【查看全文】

5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葛溪驿》,其古诗全文如下: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 【查看全文】

6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江南曲》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释】 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