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0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出自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词作品《幽州夜饮》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释】
  ⑴幽州:古州名。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
  ⑵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⑶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
  【翻译】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赏析】
  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


相关阅读
1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五》,其古诗全文如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 【查看全文】

2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出自清朝诗人徐灿的作品《踏莎行初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 【查看全文】

3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其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 【查看全文】

4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佳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查看全文】

5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出自唐朝诗人皇甫松的古诗作品《采莲子》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注释】 【查看全文】

6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双双燕咏燕》,其古诗全文如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