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08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古诗作品《霁雪》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教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注释】
  1、寒云:一作“长空”
  2、条:一作“枝”
  【解说】
  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
  【鉴赏】
  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全诗紧扣“残雪”。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相关阅读
1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溪中早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 【查看全文】

2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 【查看全文】

3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出自唐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鹧鸪天桂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 【查看全文】

4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同谢谘议咏铜雀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 【查看全文】

5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古诗作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查看全文】

6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出自宋朝诗人张臬的作品《墨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赏析】 在山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