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出自唐朝诗人花蕊夫人的古诗作品《述国亡诗》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注释】
1、无
【翻译】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赏析】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相关阅读
1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 【查看全文】
2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出自唐朝诗人王冕的古诗作品《白梅》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 【查看全文】
3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早农半华实,夕水含风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早农半华实,夕水含风凉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玉泉道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早农半华实,夕水含风凉。 遐想云外寺,峰 【查看全文】
4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出自唐朝诗人马戴的古诗作品《落日怅望》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 【查看全文】
5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葬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 【查看全文】
6 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宣州开元寺南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楼才受一床横,终日看山酒满倾。 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