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
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
宦情:做官的情怀
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凄凄:形容悲伤难过
春半:春季二月
迷:凄迷
山城:这里指柳州
尽:凋零
榕叶满庭莺乱啼:借景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翻译】
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
【鉴赏】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出自西汉诗人汉乐府的古诗作品《上山采蘼芜》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 【查看全文】
2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朝诗人李涉的古诗作品《题鹤林寺僧舍》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查看全文】
3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出自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龛山凯歌红油画戟碧山坳》,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查看全文】
4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古诗作品《题金陵渡》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 【查看全文】
5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沈,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沈,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倾杯鹜落霜洲》,其古诗全文如下: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 【查看全文】
6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