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26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江楼月》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释】
  1、无
  【解说】
  嘉陵江曲曲江迟,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鉴赏】
  该诗首联起势不凡,“嘉陵江曲曲江迟”,开门见山地点出两人所处的地点,元在剑南(今四川)的嘉陵江岸,白在国都长安的曲江池畔。因嘉陵江曲曲折折地流经剑南东川境内,诗人以此指代元稹;而白居易此时在长安任翰林学士兼左拾遗,家住曲江池附近,据元稹《江楼月》载:“嘉川驿望月,忆杓直、乐天、知退、拒非、顺之数贤,居近曲江,闲夜多同步月。”由此可知诗中的曲江,即指长安东南的曲江池,池面七里,池水曲折,因称曲。两岸宫殿连绵,楼阁起伏,垂柳如云,景色绮丽动人,是当时长安第一胜景,也是白居易与元稹同登进士后皇帝赐宴和经常闲步赏月的地方。诗人特意用地名入诗,并用“曲”和“迟”两个字,形象地绘出嘉陵江和曲江的纡回绵长之状,又借嘉陵江至曲江池的曲折回远,隐喻两人相距遥远,并为颔联“两地阴晴远不知”埋下伏笔。正因为两人相距遥远,以致“明月虽同人别离”,承接得分自然。颔联由明月生发开来,明月的阴晴圆缺,是人间悲欢离合的象征。所以当诗人独自漫步曲江池畔,忽见明月高悬,却不能与挚友同游共赏,顿时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伤别之情便油然而起。
  诗人忆起与元稹交游的件件往事,一幕幕在脑际展现,以致整夜难眠。“一宵”字,好似点睛之笔,突出了诗人思念友人时间之长;一个“潜”字,也用得极妙,揭示了诗人思念之深,从而把白居易和元稹朴实、真挚的友情和盘托出。但因为两人相距遥远,各人的消息无法互代,这好比两地月有阴晴圆缺那样,不能知晓。就在这“远不知”的话语里,隐含着诗人对元稹政治前途的牵肠挂肚。元稹远赴东川弹劾严砺贪脏枉法之事,难免会遇到政治险,不能不令挚友白居易的深为关注和担忧,正因此,诗人才彻夜不寐。后来的事实证明,白居易的担心并非多虑,当元稹劾奏了严砺等人的不法之事后,触犯了执政者,被命分司东台,不久又借理河南尹房式事,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这虽是元和五年二月的事,但白居易的这种政治预感和对元稹的关切之心,元稹是心领神会的。


相关阅读
1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渡江云西湖清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 【查看全文】

2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名都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 【查看全文】

3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蝶恋花送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查看全文】

4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出自宋朝诗人谢懋的作品《霜天晓角桂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查看全文】

5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归园田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 【查看全文】

6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水龙吟落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