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27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宋朝诗人李贺的古诗词作品《雁门太守行》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
  1、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2、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4、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翻译】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赏析】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
  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相关阅读
1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 【查看全文】

2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感遇十二首其七》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查看全文】

3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雨过山村》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 【查看全文】

4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旅夜书怀》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 【查看全文】

5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出自唐朝诗人郭熙的作品《四时之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 【查看全文】

6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舟月对驿近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 金刹清枫外,朱楼白水边。 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