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④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⑤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⑥。 铺翠冠儿⑦、捻金雪柳⑧,簇带⑨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鉴赏:
李清照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作品中曾经写到过她早年生活中欢乐的一面,如《点绛唇》写她少女时代荡秋千为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她泛舟流连忘返,等等。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性格爽朗、感情奔放的女性。但是,曾几何时,夫死之悲,亡国之痛,接踵而至,使得她的心情起了巨大的变化,以至她“试灯无意思,踏雪莫心情”(《临江仙》)。“双溪春尚好”,她也不愿去泛舟;虽值元宵佳节,又值“融和天气”,她也无心去观灯。不仅如此,她还是个关心国家大事、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而当时的南宋王朝,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偏居东南一隅,一味寻欢作乐。从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等书关于临安过元宵节的描写,可以看出,“大率仿宣和盛际,愈加精妙”(《武林旧事》:“元夕”条)。林升的♀临安邸》一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出了南宋时期统治阶级荒淫逸乐的生活以及广大人民对之不满的情绪。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忧国伤时的女诗人,又安得而不愤懑、不忧心忡仲呢。因此,那些“酒朋诗侣”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被她婉言谢绝了;而她躲到帘儿底下听到的仍然是游人的笑语。这里,在平淡的词句后面,既有用当年汴京繁华来反衬的今昔盛衰之感,又有用当前游人笑语来对比的人我苦乐之别,而在这种反衬对比之中,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赋予了这首词以深刻的社会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2.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3.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4.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审美赏析
5.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赏析
6.李清照《永遇乐》赏析
7.李清照《永遇乐》宋词赏析
8.李清照永遇乐赏析
9.李清照《永遇乐》的艺术思想
10.解读李清照《永遇乐》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李清照在她的晚年写了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也使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最高峰。如她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诗词就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杰 【查看全文】
2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目: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查看全文】
3 初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译文及赏析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 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婉约派的女汉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提起李清照,后人往往对她的婉约风格赞不绝口,王士祯就在《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爱情抑郁症下的绝美词篇引导语: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第一才女,说到她的爱情,就不得不说她的赵明诚之间琴瑟和鸣,我们一起来了解她在爱情抑郁症下的创造了哪些绝美词篇? 但凡讲起中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