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7 00:00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

摘要:李清照现存词作中专事咏物或涉及花卉意象的占到相当比重,无论其创作态度还是所取得的总体艺术成就在古代诗词创作中都是极其突出的,这些词不仅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 【查看全文】

3 如梦令 李清照 图片

引导语:有关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大家有学习?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这2首诗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 【查看全文】

4 渔家傲 李清照翻译

引导语:李清照的《渔家傲》有两首,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简短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李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 声声慢寻寻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诗词鉴赏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 这首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