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8-02-18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第六板块的主题是抒怀。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本板块的“表达”是“美德在我身边”。而诗人的爱国的美德,这也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因此教学本课时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诗歌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以上所述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自学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抓住“匹马”、“梦断”、“觅”、“暗”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3、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说教学重难点。

  确立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词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说学生。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了有关陆游、陆游的诗、创作背景以及南宋历史方面的资料。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主线,思路清晰。通过课前积累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认识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然后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陆游还是一位充满悲愤、无奈、遗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诗人。在人物形象丰满的同时理清词的情感线索,达到理解词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意义的作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导读法和讨论法。

  1、情境导读法。

  情境导读法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的教学方法。这首词苍凉悲壮,慷慨沉郁,采用情境导读的方法,能使学生更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一是开发课程资源,补充陆游的充满豪情的诗句激发情感,朗读词的上阙的前两句;二是用古代战争的视频凸显陆游的英勇和报国之志,再读上阙的前两句;三是用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一咏三叹地引读下阙,激发学生情感;四是选择恰当的音乐创设情境,配乐朗读体会诗人的壮志未酬的悲愤;五是老师用激情的范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六是以诗解词创设情境,引入《示儿》一诗,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梦,再读这首词。

  2、讨论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同一词句有多元的理解,对诗人的情感有不同的体会,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以统一标准化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教为不教,学为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课采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老师先做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学词的方法和学诗的方法是一样的,在学生回忆出以前学诗的方法后就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再以学定教,发挥老师导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分三大板块。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让学生回忆陆游的诗歌,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从中知道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后学生读题解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陆游是一位爱国的诗人,初步感知。了解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练习朗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学生从这两方面评价。

  3、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词读正确、通顺。)

  三、品读词,体会情感。

  1、教给学词的方法。

  “学习词和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一样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用哪些方法学习古诗了?”学生可能会说:“通过书下注释。” 有的可能会说:“借助资料。”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查找工具书。”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问老师,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学这首词。)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首词。

  “同学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看你体会到一个怎样的陆游,可以在书上做批注。有体会后小组内可以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学生汇报。

  (1)品读上阙的前两句。

  幻灯片出示上阙的前两句,然学生说体会到一个怎样的陆游?学生可能会抓住“万里”和“匹马”这两个重点词语体会到英勇的陆游,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前两句,如果读的不到位,可以补充陆游的诗句和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再读。然后追问“还从这两句的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一个怎样的陆游?”学生说到别的词语再相机指导。“封侯”是一个典故,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由老师来讲解。

  (2)品读上阙的后两句。

  上阙的后两句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料理解“梦断” 。再抓住“暗”体会梦断后的陆游又是怎样的陆游,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指导朗读后两句,可以配乐创设情境。上阙学完后再读,体会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情感变化。


相关阅读
1 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 【查看全文】

2 陆游诗中的巴蜀情结

在陆游的诗中,回忆巴蜀的主题出现得非常频繁。他对巴蜀的回忆既指向蜀地的山川风物,也指向蜀中的人物。这些诗作与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感慨密切相关,具有抒情诗的本质。以 【查看全文】

3 陆游生平事迹

引导语:陆游是一个有才的诗人,他的爱国诗句很是出名,下面由小编为您带来一些陆游生平事迹,希望您能喜欢! 陆游生平事迹 作者:佚名 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查看全文】

4 赏析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宋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查看全文】

5 陆游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 【查看全文】

6 陆游《金错刀行》原文赏析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