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创作的诗歌理论

发布时间:2017-05-23 00:0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创作的诗歌理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欧阳修的诗歌创作的成就为宋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诗歌创作风格转型期的重要作家,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主张。

  一、欧阳修的诗歌主张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他重视诗歌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注重社会现实对于诗人和诗歌创作的影响。他继承了汉代司马迁“发愤著书”和唐代韩愈“不平则鸣”的创作观念。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欧阳修说: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一段话,说明了社会现实、诗人、诗歌三者的关系――社会现实影响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诗人的内心世界则通过诗歌呈现出来。所谓“穷”,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不得志、个体生命得不到自我实现,以及由此激发起来的感愤郁积之情。他认为“不得施于世者”的“忧思感愤”,发诸笔端,能够写出好的诗歌。种主张,欧阳修在《薛简肃公文集序》中也有说明:

  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在里不仅肯定了诗歌应有充实的思想内容(极于精思),而且还指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应是以情感(感激发愤)为主导。

  欧阳修在重视诗歌现实性的同时,还十分看重诗歌的感染力,他曾经在《试笔》中说:

  余尝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如身履之;至其曰:“野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风酣日煦、万物骀荡,天人之意,相与融怡。读之使人欣然感觉。谓此四句,可以座变寒暑;诗之为巧,尤画工小笔尔。以此知文章与造化争巧,可也。

  他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因为它能把“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要准确生动地传达给读者,能使读者“如身履之”,而“野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两句,则能把读者置于“风酣日煦、万物骀荡,天人之意,相与融怡”的意境中(读之使人钦然感觉)。他认为种具有能使读者“座变寒暑”的艺术感染力诗歌可以“与造化争巧”。

  与此同时欧阳修还强调诗人应有较高的审美修养。他与梅尧臣有着相同的美学追求。何谓“难写之景”?不同的审美观照者对于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因为审美的对象实际上是“人的自然化”,是人的内心世界外化于物,是人的本质在外物上的投射。难写之景正在于诗人对外界的微妙感受,并要能够把此微妙的感受准确地传递给读者,“作者会其心,览者会其意”。

  在诗歌的语言上,欧阳修反对晦涩险奇,主张平易,反对语僻难晓。既不是排斥使用“故事”,也不主张因求平易使用浅俗可笑的俚俗语言。他所主张的语言上的平易在于不刻意造作、为奇为怪,而是要求诗的语言能够充分表现诗人的情感,能够使所发表的议论、所抒发的情志便于读者易知易懂、新切平易。

  当我们论说道欧阳修的诗歌主张时,不能不提到他的《六一诗话》。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最早的诗话。对诗话种形式,郭绍虞在《宋诗话辑佚・序》中曾指出:“在轻松的笔调中间,不妨蕴藏着主要的理论;在严正的批评下,却多少带些诙谐的成分。”对于《六一诗话》正可样看。应该说,他以随笔漫话的形式,辨流派,论风格,讲述作家故事,评论作家作品。“论辞则杂举隽语,论事则泛述闻见”,其中二十八条,互不相关,形式较为自由,却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种形式,对于中国诗话之发展确有开创之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当书一笔。

  拓展阅读:欧阳修轶事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欧阳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琴论家”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诗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深得琴中趣。从欧阳修现存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醉翁”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千古伯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风流丑闻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事,遭到弹劾,蒋本来希望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处理。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不久还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当时的宋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罢。


相关阅读
1 欧阳修悔学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诲学》是欧阳修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欧阳修悔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查看全文】

2 欧阳修的故事分享

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两人同为北宋名臣、文学家,且在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以下是欧阳修的故事分享,欢迎阅读。 欧阳修的故事分享1 欧阳修四岁那 【查看全文】

3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欧阳修

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翻译是怎样的呢?从《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赏析中,我们发现怎样的春天的景象呢?通过诗人的《丰乐亭游春其三》,我们一同赏析美丽的春景吧! 丰乐 【查看全文】

4 采桑子欧阳修作品习题答案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具有独特 【查看全文】

5 欧阳修 本论 译文

本论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作于庆历二年,收录于《居士外集》卷十,中、下作于庆历三年,收录于《居士集》卷十七 《本论》 上译文 天下的事有本末,他是治者有先有后。尧、 【查看全文】

6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人?请参考!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