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6-09-09 00:00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作为一名政治的狂热者,却无法施展自己的一身抱负。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而以下他所作的诗-《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是对徐君猷的赞扬。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

  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

  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译文:

  两朵芙蓉渐渐地红起,像美人半红的脸一样。恋恋不舍地特地为开一次。假说徐守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这两朵芙蓉花不对别人开放?

  看见芙蓉在濛濛细雨中摇摆不止,劝徐守停止说喝满杯酒的话了。进一步问酒席前的东坡醉官,明年,芙蓉花开时,我们再为谁来敬一杯?

  注释:

  ⑴孟亨之:孟震,东平人,曾中进土。

  ⑵拒霜:即木芙蓉。

  ⑶君猷:徐君猷,字大受,东海人,当时知黄州,苏轼贬黄州,君猷待之甚厚。

  ⑷两两轻红半晕腮:形容两朵芙蓉呈粉红色,像美人晕红的脸腮。晕腮,红脸。

  创作背景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月。徐君猷上任只有一年半时间。在较为平静的东坡心田里,徐守政绩视甚明显。苏轼应孟亨之通判之邀,在秋香亭对饮言欢,以颂徐守之功德。苏轼作此词和《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诗以志之。

  赏析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推出一个动感镜头:如美人晕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红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为徐守开放。作者总是以灵敏的眼光,丰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来观察、来体验客观世界,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灵性,于是写进作品里,就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作者用美丽、名贵的芙蓉花来敬赠一位“非使君莫可当此花”者,足见东坡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拟人之法,高超绝妙。“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以设问的句式,更深透一层地把这种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华起来。“双花不向别人开?”这一过片问话结句,收而难止,留有余味,为下片的深化题旨作了铺垫。

  下片,“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承上问话,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细雨中的芙蓉花,它在为你动情而翩翩起舞!劝君多喝几杯满杯酒表示谢意。“但”字一用,上下意蕴,一脉相通。“更向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自问无答的三句话令人回味。东坡问:明年,芙蓉花开时节,我们与谁喝酒而来?芙蓉花与谁“依依”而开,答案便是余下的想象空间了。

  全词,采用拟人、设问的手法,强化了词的主观感情色彩。“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景语含蓄,比直说更有意味。芙蓉花是那样的真情痴情,谁不为之动心。“来岁,花开时节为谁来?”用笔越曲,含情越深,留下了长久的回味。


相关阅读
1 行香子·秋与 苏轼

《行香子秋与》道出才子苏轼多少的无奈,多少的悲伤,让人心中倍感心疼。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行香子秋与》翻译以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查看全文】

2 水龙吟苏轼翻译赏析

苏轼的水龙吟是次韵之作。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龙吟苏轼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 【查看全文】

3 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 临江仙 苏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蝶恋花的意思

导语: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 【查看全文】

5 苏轼的诗句《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梅花》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的诗句《 【查看全文】

6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这是诗人苏轼偶然的一时豪兴的出猎,但是因这次小试身手苏轼得到鼓舞,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