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苏轼《琴诗》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08 00:00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 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 。

  2,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

  (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朱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表现理趣。

  二:

  (1)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果。

  ⑵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

  [分析]

  古代诗歌的题材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旅)诗,边塞诗,咏怀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哲理诗,爱情(闺怨)诗等等,应该能够加以基本的识别。练习8所选的两首诗都是阐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诗”。

  对于哲理诗必须弄清两点:一、说明(或隐含)着怎样的道理;二、这种道理是如何来表达(或显示)的——即表现手法。

  题解1,朱熹的诗说,由于春水上涨,所以“艨艟巨舰”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原来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现在却在水中自然地漂动起来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朱熹诗中说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恰当条件的,或者说当一定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苏轼的诗说琴放在匣子不会发出琴声,必须要手指弹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没有琴,也不会产生琴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想听到优美的琴声,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两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联系的(用哲学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互为作用的。

  题解2,从表达上来看,两首诗是明显不同的。朱熹的诗先叙事,再转而对比、议论,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较具体的叙述中显示哲理。苏轼的诗全是议论(虚写),问而不答,引人思考,在体悟中明白道理,显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作品《后赤壁赋》翻译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一笔双关,余味深长,将心中的苦闷融入诗意中。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查看全文】

2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既是一首好词,也是一首好歌。正因为它的诗词意境优美,以至于被后人编成了一首歌,传唱至今。作者-苏轼在写这首词时,一定十分用心。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 【查看全文】

3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是怎样的呢?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讲述诗人苏轼的哪些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庆历 【查看全文】

4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苏轼

《卢山五咏饮酒台》是大诗人苏轼的作品,也是文人们喜欢吟唱的诗句之一。那么,《卢山五咏饮酒台》是怎样的一首诗作呢? 《卢山五咏饮酒台》 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 莫向骊山 【查看全文】

5 苏轼作品蝶恋花的赏析

《蝶恋花》是苏东坡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苏东坡作品蝶恋花的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蝶恋花·暮春别 【查看全文】

6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赏析

导语:《自题金山画像》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