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宋朝苏轼(人名)。诗歌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晴姿雨态,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空蒙相照应,浓抹与前面潋滟相照应,相宜与好、奇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4、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适合 ((2分)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相关阅读
1 苏轼《洞庭春色赋》帖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 【查看全文】
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苏轼这首诗感情真挚,悲伤,引人泪下。是著名诗人苏轼所作,表达他对于亡妻的思念之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查看全文】
3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苏轼导语:《游卢山次韵章传道》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游卢山次韵章传道描写了什么景象呢?游卢山次韵章传道是一篇怎样的诗篇呢?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尘容已似服 【查看全文】
4 苏轼《昭君怨·送别》赏析导语:此词上阙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阙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来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下面是小编为 【查看全文】
5 前赤壁赋 苏轼 翻译《前赤壁赋》是一首吊古伤今的作品,为著名的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全文的感情真挚,沉重,透露着悲伤,让人为之感伤。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前赤壁赋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前赤 【查看全文】
6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苏轼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气勃勃,让人们充满了希望。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