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全文赏析 苏轼

发布时间:2016-11-22 00:00

  导语:这首词《浣溪沙》 以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感受来描绘乡村夏景,抒发诗人苏轼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以及喜爱。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释】

  ①.络丝娘:缫丝女。

  ②.垂白:须发将白的老翁。杖藜:拄拐杖。

  ③.捋青:摘取将熟的麦子。捣麨:将麦子炒干后捣成粉末。软饥肠:充饥。

  【简析】

  这首词以浅显生动的语言,逼真地摹写了农村夏景,而且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绘,词尽其妙,非常具有特色。这首词描写的是徐州城东乡村夏日的风光。因而,它写苘麻等农作物,写蚕妇、老叟等农家人,写煮茧缫丝、捋取新麦等农家事,无不扣住了彼时彼地的特点。词中虽未用“夏”字直接点明时令,却借助写苘麻、收麦等间接交代时值夏日。试想,倘若不在夏季,那须发将白的老叟会摘取新麦吗?倘若不在白日,而在黑夜,那“麻叶层层苘叶光”,那老叟扶着拐杖“抬醉眼”的神态,能显得如此清晰吗?

  这首词不仅惟妙惟肖地摹写农村夏景,而且以巧笔写人。描写其音容笑貌,勾勒其劳作情景,或反映其生活境遇,或刻画其心理状态。苏词写人一目了然。上片以一特写镜头写蚕妇,下片也以一特写镜头写老叟。写蚕妇,仅“隔篱”一句,便使蚕妇煮茧缫丝时娇语谈笑的情态跃然纸上。写老叟,既传神地刻画了其老态龙钟、醉眼朦胧的肖像:“垂白杖藜抬醉眼”,也逼真地描写了他贫困的生活境遇及其盼望秋熟的心境:“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首词以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感受来描绘乡村夏景。苏词上片的“麻叶”句,诉诸视觉;“谁家”句,诉诸嗅觉;“隔篱”句,诉诸听觉。下片3句也诉诸视觉、听觉等。这样,便使词中蚕妇、老叟等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浮雕感;使苘麻等景物及村民劳作、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逼真可感。


相关阅读
1 苏轼《范增论》原文翻译

导语:苏轼《范增论》原文翻译是怎样的呢?苏轼是宋代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范增论》深受人们的喜爱。 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查看全文】

2 蝶恋花 春景 赏析 苏轼

《蝶恋花春景》是词人苏轼的作品。词人苏轼写了春天的景,以及春天的人,表达了伤春的情怀。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查看全文】

3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赏析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豪放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诗人苏轼心中想要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赏析,希望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 【查看全文】

5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抒发了他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全诗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 【查看全文】

6 前赤壁赋原文翻译 苏轼

同学们,你是否在为文言文《前赤壁赋》的翻译而烦恼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揭开这个烦恼吧,欢迎阅读《前赤壁赋》翻译。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