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治西湖》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6-11-24 00:00

  导语:《苏轼治西湖》原文是怎样的呢?《苏轼治西湖》讲述了大诗人苏轼的哪些事情呢?《苏轼治西湖》展现诗人苏轼在治理方面的哪些才华呢?

  原文: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

  ①浚:疏浚②堰:堤坝③芟(shān)删除杂草。

  译文: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大患。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宣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

  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于是取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知识扩展:练习以及答案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民足于水(充足) B.为民大患(担忧)

  C.以为湖水畜泄之限(分隔) D.杭人名为“苏公堤”(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民以殷富 夫不能以游堕事 B.植芙蓉、杨柳其上 其喜洋洋者矣

  C.以余力复完六井 余之游将自此始D.为民大患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2)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20.苏轼在杭州治水功绩卓著,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答案:

  17.B(3分) 18.A D(4分,各2分)

  19.(1)又造了堤坝和水闸,以此调节蓄水和泄洪,让钱塘江里的潮水不再进入市区。

  (2)湖堤建成以后,在堤上种植了芙蓉、杨柳,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杭州人把它叫做“苏公堤”。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善于统筹安排,关心民生;为官受百姓爱戴。 (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相关阅读
1 《定风波·三月七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著名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他的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是他乐观的面对,所以他的诗作往往给人带来正能量。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查看全文】

2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赏析 苏轼

苏轼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赏析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描述了什么呢?《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有着什么精彩的语句呢? 【前言】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查看全文】

3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加赏析,欢迎来参考!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 【查看全文】

4 初秋寄子由 苏轼

《初秋寄子由》是由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那么,《初秋寄子由》是怎样的一首词作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初秋寄子由》,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初秋寄子由 百川日夜逝,物 【查看全文】

5 苏轼赠刘景文的诗句加赏析

导语: 该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苏轼赠刘景文的诗句加赏析内 【查看全文】

6 苏轼赤壁赋赏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是出自诗人苏轼所写的千古名作《赤壁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赤壁赋赏析,欢迎阅读! 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