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至:到,往。
(3)京师:京城,都城
(4)因:于是
(5)饭:饭食。
(6)翌日:第二天。
(7)馔(zhuàn):饭食
(8)去:离开。
(9)方:才。
(10)果蔬:泛指菜肴。
(11)其人:指萧氏之子。
(12)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3)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4)置:放、摆。
(15)而已:罢了。
(16)颇:很,十分。
(17)复:再。
(18)箸:筷子。
(19)啖(dàn):吃。
(20)旁:旁边,身旁。
(21)公:代词,指王安石。
(22)食:吃。
(23)之:代词,指胡饼。
(24)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5)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26)而:转接,意思为“但”。
(27)顷:一会儿。
(28)而已:罢了。
(29)在:担任。
(30)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
(31) 怪:奇怪。
(32) 约:请。
(33)惟:只
(34)相:宰相
(35)纵:惯养
(36)退:回来
(37)愧:羞愧
(38)盛:丰盛
(39)谒: 拜见
参考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启示
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元日》诗意赏析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引言: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乡亲人, 睹物思人,古代有不少诗人留下无数得思乡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欢迎大家收藏! 一,王安石写月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的诗有引导语:王安石的诗,大家学习的,知道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著名的,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为敛财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发起了以富国强兵为口号发起的变法运动,但富国有余,强兵却无效,而所谓的富国亦不过是加强对民间的掠夺而已。 变法措施名为富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明妃曲》的美学批判北宋诗人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诗,名为《明妃曲》。其诗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伤仲永》注释《伤仲永》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