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寒食》王安石

发布时间:2018-02-10

  《壬辰寒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赏析: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1.王安石《春夜》赏析

2.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

3.王安石-诗词《春夜》

4.王安石《示长安君》的赏析

5.王安石古诗《元日》

6.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7.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及赏析

8.《送和甫至龙安微雨》王安石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伤仲永》译文

《伤仲永》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查看全文】

2 苏轼与王安石的恩怨人生

【人物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1-3]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的小故事

北宋庆历7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

引言: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乡亲人, 睹物思人,古代有不少诗人留下无数得思乡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欢迎大家收藏! 一,王安石写月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变法的悲剧

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无一不从良好愿望出发,但改革光靠非理性过头的激情,光顾自己一逞政治抱负,而把百姓生存置于不顾是行不通的。一种变法,无论其富国强兵的主旨如何宏大,如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诗《登飞来峰》原文鉴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 二年(1050年),王安石当时三十岁,年富力强,雄心勃勃。当时他已由鄞县县令改任舒州通判。此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