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溪驿》王安石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8-02-10

  《葛溪驿鉴赏》

  作者: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

  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相关试题一: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3)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阅读答案

  (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答案要点: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

  相关试题二:

  (1)古人论诗有“诗眼”之说,你觉得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

  (2)古典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通常借梧桐抒发愁思:孤独怀人,寂寥思乡,爱国愁绪等。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晏殊《清平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相关阅读
1 《伤仲永》诗意赏析

导语:伤仲永通过议论神通的泯然,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伤仲永》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待客原文和翻译

导语: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王安石待客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 【查看全文】

3 古诗王安石的元日

引导语: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王安石的《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翻译

导语:王安石身居相位但是却廉洁奉公,处处为人民着想,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待客》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的利农政策:青苗法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 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