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0

  江上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赏析: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人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给读者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还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给人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 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相关阅读
1 登飞来峰王安石译文及赏析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历史启示

王安石活着的时候,虽然一直受到反改革派群僚的攻讦,但后来那些反改革派也因此而倒了大霉。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历史启示,更多热门杂文阅读请您继续访问(/w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午枕》阅读答案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材论》原文翻译以及阅读答案

引导语:《材论》的作者是王安石,大家是否学习过这首诗?这首诗讲了对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有比较全面的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材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登飞来峰课件

引导语:《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该诗。那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