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发布时间:2018-02-10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背景

  三冗危机

  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冗员”)。

  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冗兵”)。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新法

  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

  内容: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局限: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方田均税法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20-21]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 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农田水利法

  内容: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作用: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局限: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负担。

  市易法

  内容: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

  内容: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作用:降低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强兵之法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保甲法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作用: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 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裁兵法

  内容: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作用:提高军队士兵素质。

  将兵法(又叫置将法)

  内容: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以提高军队素质。

  作用: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保马法

  内容: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作用: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军器监法

  内容: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

  取士之法

  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主要是为变法造舆论。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这三个具体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

  内容: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

  作用: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扩大考选名额。

  整顿太学

  三舍法: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提举经义局,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惟才用人

  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相关阅读
1 元日古诗王安石注释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面是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 【查看全文】

3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

1.《北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孤桐》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导语:北宋神宗年间,开国百年来的积弊终于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于是一场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图强求变的改革开始了,这就是著名王安石变法。然而很不幸,这场变法不但没有富国强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伤方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