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但王安石急于求成,推行过急,利弊互见,事前缺乏充分进行宣传,无法吸引例如优秀的人才一并参与变法,并遭到许多守旧官员反对,在执行的过程中又用人不当。王安石又自视过高,不愿接纳别人的意见。倡行“市易法”的平民魏继宗“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韩琦在熙宁三年奏疏中称,“制置三司条例司虽大臣主领,然终是定夺之所”、“不关中书、枢密院,不奉圣旨直可施行者,如此则是中书外又有一中书也。”
熙宁六年(1073年)大旱,安上门监郑侠画《流民图》,图中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告诉皇上说旱灾是王安石造成的,神宗大受刺激,对变法产生重大怀疑。王安石认为“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随着改革深入,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发生动摇,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知江宁府。变法运动由韩绛、吕惠卿等人继续执行,吕惠卿师心自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熙宁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复职,继续执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年)爱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求退金陵,潜心学问,不问世事。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咏梅赏析
宋代咏梅诗盛行,一些著名诗人都有佳作。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朴素自然,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是哪一个朝代的引导语: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有关他的资料,大家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他的相关资料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安石,字介甫,号中山,北宋抚州临川 (今江西省临川县 )人.生於宋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注释及译文明妃曲二首是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诗人王安石所著的一首诗词,一共有两首,欢迎广大读者们阅读赏析!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登飞来峰》教案引导语:《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下面 【查看全文】
5 诗人王安石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引导语:诗人王安石一生为官清廉,没有私敌,就连他的政敌都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是典型的好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他的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的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清廉轶事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官清廉,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