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

发布时间:2018-02-10

  《同学一首别子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译文

  长江的南面有一位贤人,表字子固,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我敬仰他,和他交友。淮河的南面有一位贤人,表字正之,也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我也敬仰他,和他交友。

  这两位贤人,脚不曾相互来住,嘴也不曾相互讲话,书信和礼物也不曾接受过。他们的老师或朋友,难道完全相同吗?我考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那些不相似的地方多么少啊!说:学习圣人罢了。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或朋友,必定是学习圣人的。圣人的言论和行为,难道会有两样吗?他们的相似也是恰好的。

  我在淮南,向正之称道子固,正之对我不怀疑。我回到江南,向子固称道正之,子固也以为对的。我又知道所说的贤人,既是相似的又是互相信任和深信不疑的。子固作《怀友》一首诗赠送我,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希望互相帮助,拉着我以至于到达中庸的境界罢了。正之大概也曾经这样讲过。

  安稳地前进,慢慢地行走,车轮碾过中庸之道的庭上,就进入他的家,舍弃这两位贤人还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自信必定能达到的,今天也愿意在你们左右干,帮助我进家恐怕就可以了。

  唉!官员有职守,私家有牵扯,我们会合不能够经常啊!因此写作《同学》一首向子固告别,来互相警诫,并且互相安慰。

  注释

  ①慕而友:慕:仰慕。友:与之交朋友,动词。

  ②相过:拜访,交往。

  ③辞:这里指书信往来。币:帛,丝织品,这里指礼品。

  ④考:考察。

  ⑤适然:理所当然的事情。

  ⑥大略:大体上。扳:同“攀”,援引。

  ⑦安驱:稳稳当当地驾车。

  ⑧辅:车轮碾过。

  ⑨造于:到达。

  ⑩昔:昔日。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引导语: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 【查看全文】

3 《江上》王安石阅读答案

引导语:《江上》是王安石最美的山水诗,大家是否学习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阅读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中外,《游褒禅山记》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褒禅山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 【查看全文】

5 北宋文坛的两大巨星:苏东坡与王安石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同朝为官,都是宋朝大才子。苏东坡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官拜翰林学士之后,在宰相王安石门下任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的诗全集小学

引导语: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在小学的课本中有哪些他的诗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全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小学王安石的诗有:《元日》《登飞来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