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8-02-10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

  翻译

  安石敬白: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来又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辨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如今您来信用以指教我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则认为遵从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责成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英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事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抨击荒谬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怨恨和诽谤如此众多,那是早就预知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把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之见以讨好众人为得计。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商王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埋怨,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假如您责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末我承认错误;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衷心想念和仰慕您。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中心思想

一、以求思为中心展开内容 主题的确立和提炼是构思的核心环节。一次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游览,虽然也看到一些奇景,但未看到那更为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谁不后悔、遗憾,甚至埋 【查看全文】

2 对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梅花诗意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和他追逐的梦

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那么北宋的王安石他的梦想是什么呢?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下文了解。 这阵子忙,没空写,就这还是昨晚上摸黑写的。可好,今日早起眼睛生疼。上篇王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登飞来峰》教案

引导语:《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下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