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那么北宋的王安石他的梦想是什么呢?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下文了解。
这阵子忙,没空写,就这还是昨晚上摸黑写的。可好,今日早起眼睛生疼。上篇王安石四大悲剧做底子,这次我们聊王安石变法的一点内容。
王先生改革牵扯面很广泛,条目非常多,一一说来篇幅之巨,你们不疯我也要疯了。捡重要的说吧,两项颇具争议的措施。一曰青苗法,二曰市易法。
先说青苗法。啥意思呢?青黄不接时,由政府出资,以二分利(也有说一分利)贷款给农户,夏秋两收时连本带息返还贷款。
意义何在?农户开春时节日子最难,去年的粮食吃的大差不差,今年的粮食还没成熟,日子难熬呀。俗语叫青黄不接。要是头年再闹个旱涝啥的,那基本上是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怎么办?借钱呗!
北宋末期,民间借贷搞得如火如荼,说白了就是放高利贷,用咱们洛阳的行话讲,叫放铳。年息高达七八分的铳子,农户基本是还不起的,但是还是要借,先吃饱饭最重要。还不起怎么办?卖儿卖女、家破人亡、铤而走险、烧杀抢掠,总之,都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王先生痛恨不和谐。这台政策就是针对民间资本借贷的。政府以低息挤死民间借贷,农民可解燃眉之急,从此生活幸福、社会和谐。是不是很像现在的小额农业贷款?咱们才没玩多少年的东西,人家王安石先生一千多年前就玩了,但是超前往往意味着也是个不赶趟。
王先生的图上作业很漂亮,政策落地出了问题。北宋末期的官僚体制缺乏有效监管,官员是否廉洁,全靠党性~啊不对,全靠自觉。自觉的人,王先生都得罪完了;去干事的人,基本不太自觉,自然得把王先生的经往歪了念。
政府放贷试点做的很成功,农民很满意,情绪很高涨,一度出现一贷难求的局面。王先生很意气风发,熙宁二年,此法令推向全国。试点是在王先生眼皮子底下玩的,自然是很上道。这里面还有个隐情,我约摸借钱的大多是破落户,压根就没打算还,一会要说到这问题。
对于一个不自觉的官僚来说,钱要贪,政绩要搞。王安石是领导上的大红人,得到王先生的赏识,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呢。
于是各地官员,私自提高贷款利率,三四分很正常,最猖狂的地方甚至达到了八分利,除了上缴中央的,其他的一层一层悄默分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唉,真是默契。
钱贪了,政绩也得上去。为了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指标,你没钱,政府贷款你值得拥有;你有钱,政府贷款你更值得拥有。各级摊派下来,甭管你是贫农、富农、还是地主,只要跟种地沾边,都要贷,越有钱越要多贷。什么?你不贷?你小子跟政府对着干是吧,呵呵。
政府的钱你必须得借,政府的钱你必须得还。这事你上哪说理去?这么玩了一些年,政府倒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各级官员也富得流油,可把种地的坑惨了。
刨去把经念歪了不说,这经本身就有问题。核心在于:春秋粮食价格差异大。尽管北宋有很多诸如平仓措施保护粮食价格,防止低收高卖,但实施的面积有限。大部分地区夏秋产粮时,收购价格很低;而到青黄不接时,商人囤积的粮食,价格又很高。打个比方,你春天借了政府100块钱买了100斤粮,到了夏秋时节,要卖200斤粮才能凑够这100块钱。再加上二分的利息,数学好的话可以算算农民实际支出的利息是多少。
反正原来贫农借高利贷是个借,借政府高利贷也是个借,总之无非卖儿卖女、家破人亡、铤而走险的套路。甚至很多破落户拿了贷款就去搞三俗,压根就没想着熬到秋收呢,过把瘾就死。以至于到后来政府为了防止收不回贷款,根本就不和贫农玩了,青苗法至此已经完全偏离了初衷。
富农和地主不用买粮,但每年就白白的付这许多利息,资产不断缩水,富农变贫农,地主变富农,大家怨声载道,怒气冲天。本来想着扶持贫农呢,结果把所有种地的都得罪完了。
有时候是这样,专注于补个窟窿,结果掉进一个更大的窟窿。关键是没摸清自己的斤两。人没了斤两,容易飘飘然,容易想入非非。
妈蛋的有点跑题了,说回变法吧。反正王先生处心积虑一番云雨,农民兄弟把他视作了阶级敌人。神宗倒是很乐呵,诶呀王先生真是好手段,这国库的银子渐长,富国强兵驱除鞑虏指日可待啊。
变法变到这个份上,想必王先生也是很无奈,惠农政策怎么就变了与民争利了呢?
与民争利的事还没完。熙宁三年,市易法出台。市易法法令很多,但核心是政府设市易司,平价收购滞销品,待市场短缺再平价售出。目的是打击不法商贩囤积居奇,保持市场稳定。
我没学过经济,但知道市场经济的杠杆原理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去年猪肉贱,养殖户就少养,猪肉价格就会回升。今年猪肉贵,养殖户必定养的多,来年猪肉价格就回落。价格来来回回,总体持平。嗯,来年兴许就吃得起排骨了。 政府在这里起个引导监督作用,防止个别奸商囤货抬价就行。
但王安石不,王裁判员眼看着场上球员不守规矩,来来来,让本裁判员也下场来踢。这就坏了游戏的规矩。你丫嘴里叼哨子,手里拿红牌,你就是连过11人带球入门都没人敢拦你,这比赛就乱了套了。
在政府的强烈参与下,市场失去了调控能力。贵的一路走高,贱的一路走低。(http:///wenxue/)
妈的,货不能砸政府手里呀,于是市易司对商品价格进行垄断,继而强买强卖,市场成了官家的主场,经济几乎瘫痪。中小商家几乎全部破产,富商也难以维持。哀鸿遍野,鸡毛一地。
本来想要创造和谐,结果却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王先生的郁闷还不止这些。变法内容深度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全国上下,喊打之声一片。更可怕的是,在这场设计有漏洞,执行很荒腔的变法中,社会急剧的动荡,官民矛盾进一步激化,飘摇欲墜的北宋王朝最终在变法失败后41年,灭亡。
北宋的灭亡诱因很多,王先生的变法要算一个。王先生就像一股狂傲的风,所过之处,摧枯拉朽。
执着于我,成就了王安石的孤高自负,轻慢世间。于是王先生栽了个跟头,北宋栽个了跟头。
莫着于眼,凡可见者皆为假有
莫着于心,可思量者毕竟不实
送给王先生,一路好走。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输给了谁
引导语:北宋王安石是改革家,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那么他到底输给了谁?他的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阅读下文了解。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改革的失败,一般都是因为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春夜》的赏析引导语:《春夜》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了王安石的《春夜》赏析,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春夜 朝代:宋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的名言诗句1、 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2、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3、 独寻寒水度,欲趁夕阳还。 4、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白鹤静无匹,红鹤喧无数。百鹤招不来 【查看全文】
4 泊船瓜洲 王安石《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元日诗《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下面请大家欣赏王安石元日诗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王安石元日诗 原文: 爆竹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的资料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