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1.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和辽、西夏政权的威胁产生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财政危机严重;军队战斗力低下。
时间:1069年,宋神宗即位后,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理财(富国):
①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
——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②募役法(百姓可以出钱代役)
——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④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⑤市易法(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⑥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2.军事(强兵):
①保甲法——维持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②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③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3.教育:
①改革科举制度; ②整顿太学; ③惟才用人(选官制度)。
——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了舆论,有利于改革的推进。
结果:最终失败。
失败原因: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启示与教训: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是艰辛的,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充满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要有坚定的信念,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叠题乌江亭》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 经过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引导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有成功?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机构改革 制置三司条例司 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译文及赏析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文言文《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稍稍、宾客、环谒、泯然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⑵ 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 【查看全文】
5 邋遢宰相王安石:外套满是油污 不拘小节引导语:王安石是杰出政治家、文学家,那么他的生活是如何的?我们通过下文来学习了解。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盛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的古诗三十首1、《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 【查看全文】